慢性蕁麻疹是一種常見易復發(fā)的皮膚病。由于其病因復雜,大多數(shù)患者不能找到確切的病因,缺乏特異性治療藥物,治療棘手。我科自2006年3月至2007年12月采用粗針神道穴透刺治療慢性蕁麻疹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?,F(xiàn)將結果報道如下。
目的:觀察粗針神道穴透刺治療慢性蕁麻疹對血清免疫球蛋白E(IgE)的影響及臨床療效。方法:將60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,治療組30例采用粗針神道穴透刺治療,對照組30例采用口服鹽酸左西替利嗪片。結果:治療12周兩組療效比較有顯著性差異(P<0.05)。兩組患者在治療2周、6周、12周后血清IgE水平與治療前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(P<0.01)。對照組血清IgE水平與治療前比較無顯著性差異(P>0.05)。結論:粗針神道穴透刺可以有效降低慢性蕁麻疹患者的血清IgE水平,且療程短,中遠期療效穩(wěn)定。
1 臨床資料
60例均為我院皮膚科門診的患者,病程3個月~6年。隨機分成兩組,其中治療組30例,男13例,女17例,年齡18~60歲,平均(35.6±13.8)歲;對照組30例,男11例,女19例,年齡19至60歲,平均(37.5±12.9)歲。經(jīng)統(tǒng)計學分析,兩組患者性別、年齡、病程及癥狀體征總積分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(P>0.05),具有可比性。
2 治療方法
2.1 治療組 取穴:神道穴,在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。操作:患者端坐位,雙手半握拳,屈肘交叉平放在兩臂上,肩下垂,頭部盡量下低,術者定位取穴,常規(guī)消毒,雙手夾持粗針(江蘇佳辰廠生產(chǎn)的長75mm、直徑0.4mm的不銹鋼針灸針),以30度角快速進針約刺入皮下,然后將針身壓低緊貼皮膚,針尖在皮下沿棘突中線緩緩向下刺進,針的方向與脊柱中線平行,只留針身約0.5cm于體外,留針,每次留針4h.每周5次,中間休息2d,連續(xù)治療2周。
2.2 對照組 服用鹽酸左西替利嗪片 (重慶華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),1~2周,5mg/次,每天1次,晚飯后服;3~4周,5mg/次,隔天1次,晚飯后服;5~6周,5mg/次,隔兩天1次,晚飯后服。共治療6周。
2.3 觀察項目 (1)癥狀積分。于治療前、治療開始第2周、6周、12周觀察瘙癢程度、風團大小、風團數(shù)量,按0~3四級評分法記錄,上述三項評分相加為總分。評分標準:①瘙癢:無癢感為0;輕度,不煩躁為1;中度,尚能忍受為2;嚴重,不能忍受為3.②風團大?。簾o風團為0;風團直徑≤1.5cm為1;風團直徑1.5~2.5cm為2;風團直徑≥2.5cm為3.③風團數(shù)量:無風團為0;1~6個為1;7~12個為2;超過12個為3.(2)血清IgE水平。分別于治療前、治療開始第2周、6周、12周取患者空腹靜脈血3ml,采用化學發(fā)光法檢測血清IgE水平。(3)近、中、遠期療效。分別于治療開始第2周、6周、12周評定兩組患者近、中、遠期的療效。
2.4 療效標準 根據(jù)治療前與治療后第2周、6周、12周的癥狀積分計算癥狀積分下降指數(shù),公式為:癥狀積分下降指數(shù)=[(治療前積分-治療后積分)/治療前積分]×100%.痊愈:癥狀積分下降指數(shù)≥90%;顯效:癥狀積分下降指數(shù)≥60%,但<90%;有效:癥狀積分下降指數(shù)≥20%,但<60%;無效:癥狀積分下降指數(shù)<20%.以痊愈+顯效患者的百分數(shù)計為愈顯率。 2.5 統(tǒng)計處理 統(tǒng)計變量以x±s表示,計數(shù)資料用x2檢驗,計量資料組內(nèi)前后對照采用配對t檢驗、組間差異顯著性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。
3 結果
3.1 兩組療效比較 兩組病例在治療2周、6周的療效方面比較,愈顯率沒有顯著性差異,治療2周(P>0.05),治療6周(P>0.05)。在治療12周后兩組病例在療效方面比較卻有顯著性差異(P<0.05),結果見表1. 表1 兩組病例不同階段療效比較(略) 2.2 兩組血清IgE水平比較 詳見表2.治療組在治療2周、6周、12周血清IgE水平與治療前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(P<0.01)。對照組在治療2周、6周血清IgE水平與治療前比較有顯著性差異(P<0.01)。在治療12周后血清IgE水平與治療前比較無顯著性差異(P>0.05)。治療前、治療2周、6周兩組病例間的血清IgE水平比較無顯著性差異(F分別為:0.366,1.860,1.665,均P>0.05),治療12周兩組病例間的血清IgE水平比較有顯著性差異(P<0.05)。 表2 兩組病例不同階段血清IgE水平比較(略) 與治療前比較,*P<0.01;與對照組比較,#P<0.05
4 討論
本病屬中醫(yī)學癮疹的范疇,以風、寒、瘀、濕與正氣虧虛為主,與風的關系最為密切。根據(jù)經(jīng)絡學說“督脈者,陽脈之海,總督一身之陽氣”,其行于背部正中,循行中又與手足三陽經(jīng)相交會,對全身陽經(jīng)氣血起調(diào)節(jié)作用。神道為督脈上的穴位,有壯陽益氣、活血通絡的作用。粗針神道穴沿督脈經(jīng)透刺治療慢性蕁麻疹,能充分發(fā)揮神道穴及督脈經(jīng)的作用,可以振奮全身陽氣,行氣活血,既能起到“治風先治血,血行風自滅”的功效,又能益氣健脾,化濕止癢。同時神道穴又有著較好的寧心安神作用,而精神因素為本病的常見誘發(fā)因素之一。粗針療法是來源于民間并發(fā)展起來的針灸新技術,具有針刺部位淺表,有效刺激時間長,一針透刺多穴的特點。通過長時間留針,達到治療所需要的刺激量,增強療效。初步觀察它具有改善人體血液循環(huán)、抗過敏、調(diào)節(jié)機體免疫功能等作用。 慢性蕁麻疹患者血清IgE水平顯著升高,60例患者中異常率達73.3%,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IgE水平均顯著下降。證明血清IgE水平在慢性蕁麻疹的發(fā)病過程中起重要作用,可作為一種診療指標。結果顯示治療組血清IgE水平在近、中期顯著下降,遠期保持穩(wěn)定。對照組血清IgE水平在近、中期也有明顯下降,但遠期反跳顯著。治療12周,對照組的血清IgE水平明顯高于治療組。說明粗針透刺神道穴治療慢性蕁麻疹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IgE水平,且穩(wěn)定性好,遠期效果優(yōu)于對照組。
參考來源:《粗針神道穴透刺治療慢性蕁麻疹對血清IgE的影響及療效分析》高宏,李雪珍,葉文偉,周柏英,金英杰,《浙江中醫(yī)藥大學學報》, 2009, 33(1):111-112